杨颖
白斌是成都的一位独立动画人,与中国众多独立动画人一样,以家作为工作室,进行着独立动画的制作,藏族风情的墙饰,楼道拐角处的巨幅唐卡等无一不表现着这位藏族小伙对自己民族文化的依恋。
在做独立动画人之前,白斌学了多年的国画。“其实我并不是动画科班出身,我的本硕专业都是国画,而去西南民大工作时正巧碰上动画系缺老师,于是就被调配过去了。”在与其他动画系老师交流,给学生教学的过程中,白斌了解到中国动画并不是没有过辉煌的时候。
“万氏兄弟制作的《铁扇公主》《大闹天宫》《哪吒闹海》,上世纪80、90年代昙花一现的《天书奇谭》,还有水墨动画《小蝌蚪找妈妈》⋯⋯”白斌细数着这些经典动画,“现在在国际上,对中国动画学派的认可也还停留在那个时期。” 而作为中国民族动画重要组成部分的“少数民族题材动画”也在那个时期向了辉煌。
《火童》《牧童与公主》《阿凡提》等一批批经典的少数民族动画不仅受到国内观众的喜爱,更在国际动画节展中频频获奖。在进入21世纪之后的国产动画舞台上,“少数民族动画”的身影却越来越模糊。
“上海美影厂潜心艺术,不负盈亏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中国的动画产业尚未成熟,国内没有新兴的动画力量,加上日本动漫、迪士尼的输入,85后、90后的视觉经验被日美二者所影响。不知不觉间人们对‘少数民族’题材与形式的关注度大幅下降。”
白斌向记者坦言,“我在学校任教的过程中也在密切关注着优秀国产动画的影子,而在当时市场上充斥着众多低幼动画,我觉得社会上会需要一些更为丰富且多层次的影视作品,来反映我们的文化历史传统或者当下的故事,可与其等待还不如自己创造,所以在2009年的时候,我萌生了自己创作动画的想法。”
首部作品被誉为“流动的唐卡”
对越了解的东西越具有把握性,浸润白斌长大的藏族传统文化成了他首选的实验对象。白斌能否通过他对藏族传统文化的理解与解构,并运用动画语言的表现形式让其重获新生?一切都是未知数,当时参与制作的一共7个人,每天工作之余进行动画制作,就这样用了3年的时间,在2011年底,完成了一部初剪36分钟的二维动画短片《猎人与骷髅怪》。
从作品最初的设计,白斌就不是奔着视觉流畅感等商业片标准进行制作的,“我想把我所体会到的藏族文化风情的细节融入到动画影片的各个环节之中,虽然它是实验品,但还是希望大家能从影片中获得一些藏族地道的民俗文化的范例,或许还能为解构研究民族文化或者地域特征文化的人提供一些思路与见解。”
谈及故事的选择,白斌说道,“我的母亲以前在甘孜文化馆工作,她去乡下收集整理了40多个民间故事,由于我是第一次尝试做动画,又考虑到团队人数和工作量的大小,我选取了情节与角色最简单的一个故事,即《猎人与骷髅怪》。”
整部动画采用flash制作,考虑到其操作简单之外,flash可以无限放大, 像素不会有所损失等优点,还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白斌工笔手绘的长项。关于人物造型的美术定位,白斌则以自身的绘画经验出发,再结合对于传统艺术图式的阅读与理解来建构片中呈现出来的那个世界。白斌学习了多年的国画,擅长工笔,同时,对唐卡的技法也颇为熟练。线描勾勒是藏族传统绘画造型的基本手段,白斌在作品中就大胆地加入了这一表现手法,这让整部动画片的画面非常丰富细腻。
与此同时,我们可以发现在他的动画影片中,人物环境充满了几何的美感。其中影片中的主角之一——骷髅怪,就是以标准的几何圆形拼贴切套设计成的。“因为在传说中,骷髅怪是由亡灵所聚而成,它象征着死亡,面对标准圆,设计师只能放大或缩小,这极致完美的特点符合我所理解的死亡的内涵。除此之外,骷髅怪身上的骨骼和静脉是我按照藏族传统医学解剖挂图上所绘制的人体骨骼经脉图例绘制的。”影片中随处可见的细节都蕴含着藏族的风俗文化以及白斌对文化的理解,就连普通的太阳和月亮上都画有传统文化中的火纹与水纹,而这正是传统唐卡最常见的形式之一。
除了绘画技法,配乐也是白斌需要考虑的问题。“影片的配乐,是我即兴哼了藏族音乐的调子,请一位二胡老师用记谱法写下来的。”白斌介绍说,音乐的选择与创作来源于他自己对音乐的本能感受,尝试了民族传统乐器与摇滚甚至电子乐、世界风音乐的各种混搭,“这是属于实验的一部分”。对于配音白斌也是追求原味呈现。
“既然故事来自甘孜地区,我就用甘孜地区的方言,我不想用过于表演化的配音,那些想要做学术研究的人如果想了解这方面的风俗人情,就可以看这部片子,他会身临其境,‘哦,原来那边的人是这么说话的。’”
正如白斌在制作这部动画之前考虑到的,“这部动画一开始带有很强的实验性,且动画制作的人手经验不足,画面表现或许比较粗糙,但不要有心理负担,因为这是第一次,所以不要有过高的不切实际的要求。”2012年在网络上播放后,得到众多网友的好评,“藏族风浓郁”“ 流动的唐卡”等评论可以看出大家对这部的动画感到欣喜与愉悦。
对独立动画充满期许
这无疑给予了白斌莫大的鼓励与信心,“现在各种新兴媒体发展,观众方面的视觉经验已经积累的很多了,各种各样的东西都见过,我对观众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是有信心的。今年年初上映的《大世界》作画风格特别,内容主题深刻,虽然票房不高,但能在电影院上映已经是一种进步了,所以并不需要害怕在叙事风格上做一个妥协,如果有价值就要坚持去做,不趋同化这是应该去坚持的。这是一个过程也是趋势。”白斌说道:“我是否拿出了一个好作品,我是否在民族传统文化的新媒体语言上有所突破,这是我首先要考虑的。”
随着网络的发展,独立动画有了较为公平的与商业动画竞争的平台,人们也开始逐渐对独立动画有了更多的了解。然而, 资金的相对缺乏, 使得独立动画本身依然很艰难。
“我在制作《猎人与骷髅怪》时用了50万,这由于我自己有专职工作,并且还在做一些雕塑方面的工作,具有稳定的资金来源分不开。我去参加影展时,了解到很多独立动画工作室拥有的经费只有几万,这对那些全职独立动画人来说,压力太大。”白斌说道:“既然我有相对稳定的资金来源,也必定要有我自己的坚守。我自己的性格和思考都比较‘ 慢’ ,而这样的模式才能真正让我保持自己的节奏去探索自己想探索的东西。”白斌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给少数民族动画贡献一份力” 。好消息是,目前他正在制作的《燃比娃盗火》流程已经进行到一半了,今年底或明年应该可以完成